
原味出售QQ群 1013082381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一所大学的主要建筑就是她的主题曲了。高校的地标建筑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气质与特色,也凝结着无数学子的校园情怀,这种情怀或源于一湖、一景,或源于一个口口相传的故事,一旦谈及,心生百想。
又到一年毕业季,也到一年高考季了,总有“老人”要走,“新人”要进。这些地标,是“老人”燥热青春的回忆点,是“新人”心心念念的盼望地。所以呢~圆桌(订阅号:jiaoyuyuanzhuo)小编特意为大伙整理了七所著名高校的地标建筑,正在就读的或已经毕业的童鞋们,看看这些地标建筑是不是勾起了你的校园情怀~想报考这些高校的孩纸也快凑过来,看这些地标建筑是否符合你对高校的想象~好啦,快看下文↓↓↓
1
北京大学:未名湖、博雅堂
提起大北大的标志性建筑,相信小编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未名湖和博雅塔。据说呀,当年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来北大(当时还叫燕京大学)任教的时候,曾就学校的建筑名称向当时的校长司徒雷登提过意见,随后北大更改了一些建筑的名字,而由于最终大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名字,便只好用“未名”二字为校园中的那一泓湖水命名,也就是现在的“未名湖”。而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上的博雅塔本来是早先为校园供水的水塔,仿燃灯佛舍利塔造型、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后来虽然失去了供水功能,但由于其精巧的设计与周边环境十分契合,成为燕园建筑中的神来一笔。
展开全文
未名湖和博雅堂共同构成北大校内“一塔湖图”的美景,如果说未名湖是北大的眼睛,那么博雅塔就是炯炯的瞳仁了,湖光塔影已经成为燕园风景中不朽的神话,成为北大学子心中永恒的风景,光风霁月,四时皆美。
2
清华大学:二校门
作为一所以明清皇家园林为校园,以庚子赔款退款为初始建校资金的百年名校,清华园里的标志性建筑不要太多,而且风格中西结合——无论中还是西,都是经典风格的杰出代表。如果一定要选一个为世人所知的标志性建筑,那首推二校门,那里凝结着清华的历史。
从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到毕业和学位证书,从纪念T恤衫到海内外的清华宣传手册上,都有二校门的形象出现。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大礼堂、日晷、清华学堂等其他清华logo。其实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才有了新的大门,即今日的清华西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为“二校门”。“文化大革命”中二校门曾被摧毁,后恢复重建。
春夏秋冬,时光荏苒,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步入校园,然后忙着做实验、写大作业、背GRE宝典、谈恋爱……然后离开校园,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也经历着多变的个人命运。二校门还常年默默甘当着毕业生拍毕业照、游客拍“清华到此一游”照片的背景墙。
3
中国人民大学:“吮指原味鸡”校训石
进人大的正门后映入眼帘的是那块名气很大的吮指原味鸡造型的石头,上书人大校训“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据说当年毛爷爷题给中央党校的,1992年人大校庆55周年时,学校才建起了这块吮指原味鸡状的“屏风”~
以这块石头为中心是一片小花园,“原味鸡”石这些年都是校内童鞋们户外拉练的集合地点。
入校的道路只能是分头向左或者向右,不能一条路走到底。所以一到人大,就听到前辈一句话:“在人大,要么往左,要么往右,要是实事求是,那就得撞石头”。
对了,人大“原味鸡”石反过来念:足球是宝,这是有关它的另一个经典梗!除此之外,还让RUCer难忘的梗儿就是:1、京东梗。强东师兄是人大的嘛,近年来,某东还在学校里建了一个“京东派”,祝他和奶茶一直幸福~
◎春假梗。人大春假就是在五一长假之前会多放3到4天,加上周末和五一就会有一段很长的假期!!春假一来,世界各地(没错!世~界~各~地)乌泱泱的都是人大人,各大景点接头暗号是大喊“国民表率”,会有人接“社会栋梁”。 人大校友@冉冉无为说:“某某年在敦煌的沙丘上骑着骆驼,和另一队驼队上的人对喊,真的觉得好开心啊~”
4
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外的“天使路”有人说,在北师大,没有被“天使”砸过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每到冬天,不论在师大哪个角落,一抬头,就能见到黑压压的鸟儿在头顶盘旋,最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非东门附近的“天使路”莫属。“天使路”实是“天上掉下鸟屎”的缩写谐音。道路两旁的杨树上密密麻麻聚满了小黑点。没见过的还以为是枯树发芽儿,仔细一瞧,才发现是一只只乌鸦缀满枝头。
即使不下雪,冬天里“天使路”的路面则涂满了白色鸟粪,行人弄不好会“叭”一声中个“头彩”,头顶上黑压压一片的“天使路”就成了恐怖的“黑客帝国”(墙裂建议行人都迅速通过此路,切勿低头玩手机!!)
那么,北师大为何多乌鸦?民间谣言四起,相传北邮北师那边曾经都是坟地,四面环坟——“铁狮子坟+小西天+北太平庄+索家坟”,男女比例3:7,阴盛阳衰,所以乌鸦尤其多!(爱玛!越说越瘆人!)
后来,北师大校园记者专门请教过教授专家,搞了个大揭秘! 大致说来就是,城建扩张使市郊的乌鸦便进城寻找“新大陆”,城市热岛效应使它们形成了夜宿城市的习惯,北师大遍种杨树、梧桐,anyway,多种原因让上万只的乌鸦们对师大情有所属!
5
中国传媒大学:“残街”说起中国传媒大学,不得不提起“残街”,这条街位于学校西街中路段,除了玲琅满目的各类小吃外,更深藏着N代广院学子的故事,这或关于青春,或关于一种念念不忘的味道。
(摄影 刘罗军)
“残街”叫“残”倒不是标榜着一种个性,也不是在描述街的全貌。据学校一位老师介绍,这条街本是无名的,在很多年前有残疾人打着“创业”的名义,在这条街上盖了一堆违章建筑(后被拆除)。不知是谁第一个将这条街命名为“残街”,但却口口相传下来,这也算是一种神奇吧~
这条街的魅力之处在于,它总有换不完的店面,说不完的故事。“看到开往世界尽头的土桥方向的地铁以及带感而有型的小蹦蹦,你就知道传媒大学不远了,西门肉夹馍阿姨不远了,烧饼夹里脊阿姨也不远了,残街蜜制烤翅也不远了,大通利福尼亚的魅力不言自明。”这句话真是道破了“残街”的内涵,充满人间烟火气~
(摄影 刘罗军)
在今年4月初,“残街”上竖立起一个“广院路”的路牌,后被证实不是官方行为,而是学生自行设立。学生认为“残街”的含义并不好,而且学校里关于广院的印记也越来越少了,才想竖立“广院路”的路牌。这也是广院的一种精神吧,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把握好度就行。
6 中国政法大学:“拓荒牛”雕塑如今,昌平校区的拓荒牛是法大的地标,也代表着法大精神。这塑雕像是87级校友在2001年捐赠的,它的背后是87级留在法大历史中浓重的一笔。故事很长,也很婉转曲折,小编在这只能大概说一下了~
(摄影 艾群)
“拓荒牛”是87级校友2001年10月送给母校的礼物,当时正是建校50周年前夕、87级校友毕业十周年之际,以此纪念“昌平一期”的青葱岁月。87级是法大昌平新校招收的第一届本科生,不同于物质匮乏、精神富有的五六十年代,也不同于79级拎着马扎上课读书、来不及顾及物质的年代,87级的求学被地域之偏远阻隔了原本大学应有的文化环境,让这些来自各地的佼佼者成为文化荒漠里的孤独者。
15年过去了,“拓荒牛”看惯了一茬又一茬的学子从它的眼前走进来又走出去,它也听惯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们的那句话:“牛前见!”另外,“拓荒牛”在学校并不孤独,学校里有只流浪猫经常陪伴着它,被学生取名为“拓荒猫”,每当学生去上学时,总能看见“拓荒猫”懒洋洋地躺在“拓荒牛”上。去年,“拓荒猫”被校内车撞伤,法大学子还凑钱为喵看病,这就是法大的精神吧,平等与责任,开拓与进取。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概妹”雕像
说起北航,乃们知道所有北航男生心目中的女神是哪个嘛?小编不怕告诉你,就是上图这个“航概妹”啦!
“航概妹”呢其实是北航沙河校区内的一个著名雕像,因其腿边放着一本书,这本书不知何时起被校内学生传说为北航学子必备书目《航空航天概论》(简称《航概》)而得名“航概妹”。再想想北航的男女比例,这个女神之名还真真担得起呢!wuli北航的小盆友们说啦,俺们爱航概,爱知识,但俺们更爱“航概妹”哈哈~(小编好像秒懂了什么……)每到毕业,几乎每个同学都会与“航概妹”来个亲密合影~看到这,是不是对其中某所高校的地标建筑有所念想了?那就动动手指为你喜欢的高校进行投票吧,看哪所高校最具人气!
好啦,就先试水介绍这七所高校的地标建筑啦,还想要小编介绍别的高校吗?可以评论或留言给我们哟,贴心小编会火速回复的~
文字|北青报记者 李梦婷 刘旭 王晓芸 雷嘉
图片|除署名外来源于网络
编辑|颖子
圆桌小编为了您的“教育关切”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将继续组织北京青年报的一线的教育跑手们展开热点话题调查,同时推出各类教育咨询答疑解惑,希望您能喜欢。特别说明的是,教育圆桌内的文章,大部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的原创,除圆桌授权外,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