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味出售QQ群 1013082381
一个做hr的朋友向我抱怨,上个月结算工资的时候,她在工作群里发了条消息:
“考勤信息已私发给大家,请各位核对一下,有问题的私聊我,收到请回复,谢谢。”
结果2小时过去,她在群里又说了一遍,还是有些人没回复。于是,她给没回复的同事又私信了一次。但,依旧有个人自始至终没有回复信息。
朋友告诉我,她当时心里有点生气,便直接找到那个同事质问起来,“群里的消息看见了没?”
那个同事嬉皮笑脸地告诉她:“看见了啊,我的没问题。”
“看见了为什么不在群里回复?”
“没问题我干嘛多此一举?”
朋友和我讲,她听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整个人都快气炸了。
不管你有没有问题,回复别人的信息都是起码的素养吧?况且别人还一而再地向你发信息让你确认。你知道因为你一个人,耽误了别人多久时间么?
展开全文
这些话她都想当面对着那个同事说的,但话到嘴边后还是忍住了。
因为这些年她遇到过太多类似的人了,通常一个人在某种细节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他在其它方面也抱会有一样的心态。你能改得了他一个毛病,却除不了他心里的病根。
唯一有用的,就是让社会给他来一次狠狠的教训。
她们公司以前有个广告部的同事就是这样,任何事情,只要你不是当面和他交流,你永远不会从他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
有一次他们团队接了个挺急的单子,需要让那个同事立马准备个资料,结果他们主管在微信上给他发了好几次消息都没有得到回复。
后来主管给他打电话,让他看下微信信息,他却回复了句“我看见了,正在准备。”
这件事后不久,那位同事就被辞退了。因为一个团队最需要的伙伴,并不是点子最多,能力最强,活儿干的最多的人,仅仅是最靠谱的人。
而靠谱,首先就建立在及时的交流上。
事事有回音,有时候比你默不作声地埋头苦干要重要的多,这不是什么能力,仅仅是一种素养而已。
没有及时的交流,别人永远没有办法知道你的工作进度,一旦没有你的信息,整个团队的运作可能就要被耽搁。
我之前在杂志社工作的时候,每次给主编发过去稿子,他的回复都是这样的:
“已收到,半小时后给反馈。”
“你先忙,现在有点事情,2小时后和你谈。”
每次我和他交流工作,都会感觉特别踏实,收到了没,什么时候回复,心里面一清二楚。哪怕有时候他出差,或者开会,也会在QQ里面设置自动回复:
“不好意思,暂时无法查看您的信息,……小时后再给您回复。”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回复,背后蕴含的东西却不简单。大多数人在回复这样的信息时,都是简简单单的说一句“收到了”,却很少会有人把自己的行动安排告知清楚。
相信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你有急事找一个人求助,结果他只是简单的回复了你一句“好的”或者“收到了”。你不清楚他什么时候会给你回复,于是便陷入了极尽煎熬的等待之中。
与这种情况一比较,你就更能体会到那位主编的周到与细致。
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在他回复信息的时候,就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出来。
能不能及时回复信息,代表着一个人的执行力和可信任度;而被回复的内容,又暗示着一个人是否懂得为他人着想。
比起那些办事不着调的人,一个句句有回音,考虑周到,办事踏实的人,才是真正适合交朋友的人。
和这种人在一起,你不必担心他突然消失,留你一人惊慌失措;也不必害怕事情交到他手里,石沉大海;即便他身在千里之外,你也清楚地知道,他会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你身边。
因为在那一句句回复里,就有他最好的素养,和最值得信任的品质。
人活一生,有这种朋友陪在身边,才是真的幸福。
4
“收到”是一种尊重
懂得尊重他人,人品不会差
朋友妍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
有天上班,妍妍接到领导指示,明天公司拍宣传片,要求所有员工穿黑色正装。
妍妍立刻在公司微信群发通知,最后还特意叮嘱“收到请回复。”
同事们陆陆续续回复了,但直到下班,还有三个同事没有回。
妍妍赶紧给他们打电话。
结果一个说看到,就是没回;一个觉得是小事,妍妍特意打个电话是小题大做。
还有一个同事连电话都没接。
“我就一直担心那个没接电话的同事第二天会不会没穿正装,到时候领导又觉得我没有通知到,第二天看到他穿着正装来上班才松一口气。”
妍妍说,在工作中,她最怕的事情就是发通知。
“发通知这事,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最考验人的耐心。”
隔着手机屏幕,我们永远不知道对方的等待有多焦急。
但我们能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发通知的那个人呢?
有紧急或重大消息要通知到每一个人,你会怎么做?你是否也会选择群发的方式,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
当你的信息发出去许久,只得到零星回复,你是否会焦虑?会担心?
“收到”两个字,花不了你1分钟的时间,但是对通知者而言,是一种证明和交代。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将心比心。
5
和妍妍有着同样烦恼的,是我的同学黄伟,他在一所高校做辅导员。
每年毕业季,关于如何办理离校手续、准备毕业材料的通知,他都要发很多遍,QQ群、微信群、短信、邮件,一个都不落下。
“我也不想发这么多遍,因为我很少能收到回复,我只能多发几遍确保他们能看到。”
可就是这样,临近毕业办手续,总有些同学的材料准备不足,而准备不足的借口永远都是“老师,我没看到信息呀”“老师,我没收到信息呀”。
在学生回复信息这件事上,黄伟更担心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学生们“契约精神”的缺失。
“不回复,就默认为没看到、不知道,到时候出状况就可以推脱。都是成年人了,还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工作了怎么办?”
社会很大,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转个路口就能找到对方。信息很多,不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时常聚在一起来通知。更不会有人反复通知,等你确认。
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收到”两个字不仅仅表示你看到了这条信息,还意味着你明白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
“收到”两个字虽然简单,却体现了契约精神,遵守契约,主动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表现。
6
之前在媒体工作的时候,带过两个实习生。
一个叫李强,小伙子名校毕业,见识广、文笔棒、悟性高、有激情。
还有一个叫林佳,虽然也是科班出身,但却有些木讷,虽然肯吃苦,但悟性不高。
两人之中,我更偏爱李强一点。但没想到转正的时候,能力强的李强反而被分到了其他采访组。
作为实习老师,我有点疑惑,问主任:“主任,为什么咱们要闻组不要能力相对强一点的李强?”
主任没正面回答我:“你去群里发个通知,让他两把这2篇稿件分别发一下。”
过了一会儿林佳在群里回复收到,而李强没有。
又过了半小时,林佳的稿件已经发了,主任看李强的稿件还没发出来,就让我把李强叫进了办公室。
主任问李强:“不是让你把那篇稿子发一下吗?怎么半小时了还没发?”
“什么稿件?我不知道啊。”李强一脸无辜。
“就是我刚刚在群里给你说的那篇呀。”我打开手机拿给李强看。
“我没收到呀。”李强划拉了一下自己的手机,“老师,不好意思呀,我刚才写稿真没看见,我这就去发。”
站在他旁边的我,其实已经看见他的微信群上没有未读消息的提示了,这条消息他看过了,只是没有去做而已。
主任挥挥手,让李强出去了,转头对我说:
“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李强从来不回复群发通知、消息。
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
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作为他们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李强从来不回复群发通知、消息。
年轻人天天手机不离手,连回复两个字的时间都没有吗?
回复通知事小,但是通知里的事是大事。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
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选一种,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李强被分走后,听其他组同事说,他确实经常出状况。外出采访忘记带采访笔,打开摄像机却发现忘记充电了,甚至有一次记错采访时间让采访对象等了三个小时,从此被那个大咖列入媒体黑名单。
后来,我离开了媒体,但仍然能从以前的同事口中得到一些关于李强和林佳的消息。时隔多年的今天,李强仍然还是一线小记者,重大的新闻报道从来不敢让他参与。
而林佳,已经成为要闻组的负责人,今年还有两篇稿件在冲击新闻奖。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快的是能力,但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人品。
“收到”两个字,是人品的体现,能够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这个世界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忽视收到的信息,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可能是觉得无所谓了,可能是因为忙......
但是对于发消息的人而言,宁愿要你否定的回答,也不要一片沉默。
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凡事都有交待,这就是最好的人品。
感
谢
有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