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味出售QQ群 1013082381
--------访信阳农林学院校“互联网+健康绿色水投品”项目团队
历时近七个月的“马拉松”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终于在10月份落幕。对于信阳农林学院“互联网+健康绿色水投品”团队来说,这一切仿佛还发生在昨天,备赛、初赛、复赛、决赛,过往历历在目。今天小编就带着好奇专访了该校荣获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的小伙伴们,他们对这次全国性的大赛各有感触,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他们吧。
黄光玲
展开全文
说起这次大赛,各种紧张及艰苦备赛的过程,黄老师仍历历在目,感慨万千。从三月份申报项目开始,黄老师就开始忙碌起来,暑假加班,中秋节、国庆节也都没有顾得上休息,甚至在得知怀有身孕,仍在整理资料。作为带队指导老师黄老师说最苦的不是她,而是孩子们。黄老师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母亲,她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国赛前夕的一个夜晚,为了修改路演PPT,张志刚和魏欣欣一夜未合眼,早上她去喊他们吃饭的时候,才发现俩个孩子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那一刻,黄老师心里一阵发酸,眼里一片湿润,默默地关上门,给孩子们买饭去了。
这一路上,黄老师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更看到孩子们在面对困难、压力时通力合作、互相鼓励,为了能赢得比赛,每个人都卯足了一股子劲不断拼搏。黄老师说,“最后的最后,对于我们来说拿奖可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孩子在这其间得到了锻炼,思想上更加成熟,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才是孩子们受用终生的财富。”
赛后感言:
这次有幸参加了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了河南省一等奖、国家银奖的成绩。在此,对支持和帮助过参赛项目的领导、专家、老师一并表示感谢。此次比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赵一鹏、王庆兵副校长为团队加油鼓气,甚至陪同“作战”,这都给我们很大的鼓舞。相比起其他985-211院校,我校参赛团队基础差、参赛经验不足,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真仔细地学习了大赛评分标准,观看去年参赛视频,参赛中观摩学习其他高校作品,按照评委点评意见一遍遍修改。没有学校全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成绩。能够取得好成绩,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却是感动和感激。
李永胜
该校水产学院2011届毕业生,现任无锡华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
作为项目负责人,李永胜承担了别人不能承受之重。家住农村的李永胜从小生活在水边,看惯了碧水游鱼,随着工业化发展,家乡小河的水不再清澈,也看不见小鱼小虾了,他小小的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还鱼儿一个碧海蓝天的环境。大学他不顾父母反对报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这一学,一生便于之休戚相关。
2011年毕业于信阳农林学院水产学院;
2011年12月6日创立无锡华海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公司稳定发展并建立工厂;
2014年成立微生物制剂实验室;
2014年研发出核心产品“水底双优”,并提出互联网+云水投智能平台高效为养殖户服务的理念;
2015年科研团队研发出“云水投智能平台”;
2016年在无锡市进行“云水投智能平台”试运营。
赛后感言:
感谢这次大赛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特别感谢母校对我本人和项目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这些都是我前进路上的强大动力。感谢项目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我们携手奋战、相互鼓励、全力以赴,最终斩获全国银奖。通过这次大赛我发现公司原来只重视产品销售,对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母校水产学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使用率不高,今后我们会加强同母校的合作,在新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提高技术壁垒,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魏欣欣
作为2013级的“老腊肉”,魏欣欣不仅是水产养殖学(就业创业)的班长,还是院学生会的主席,连续四学期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今年更拿到了一等奖学金。在即将毕业的这一年参加了国家级的比赛,魏欣欣觉得算是给快入社会的自己一个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也算是一份毕业大礼了。
早在上大一的时候魏欣欣就利用寒暑假去实习,苏州、开封、无锡,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这次参赛回来后魏欣欣感触最深的就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跟各大名校PK,高手如云,这其中的差距还非常大。“我打算多泡泡图书馆,为自己充充电。”魏欣欣如是说。
赛后感言:
一路走过来,看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从一开始的培训,就听评委说:你们太low了,也看到周围有好多优秀的团队,但是我们从来没放弃,哪里有不足就去改哪里,晚上搞不好,就不睡觉。也深深的感受到一句话“只要你拼尽全力,总会有奇迹发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我们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一直在胜出,一直拼到国赛,最后从全国12万个团队中斩获银奖。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对我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在比赛中认识到的不足,收获的经验,格局的提升,将影响我的一生。
张志刚
来自鹤壁浚县的张志刚,平日里最喜欢慢跑步,这一跑就坚持了一年半,对于讲究实干效率的张志刚,慢跑让他体悟到“在小的事情上,坚持下去,慢慢变成一种精神支撑。”张志刚与魏欣欣来自同一个班级,作为副班长和院学生会副主席,算是魏欣欣的得力助手。参赛期间,团队遇到了诸多棘手的困难,市场痛点、财务分析、互联网+理念的体现等,都困扰着团队每一个人。作为团队里最活泼的人物,“能量哥”张志刚总是站出来为大家减压,给大家加油打气,像打不死的“小强”,总是能满血复活。每次遇到压力时,张志刚说我们去校园转转聊聊天,让心慢慢地静下来,回去再接着讨论。压力最大的一次是省赛胜出后,作为仅有的三支队伍代表河南参加国赛培训的时候,是一次更大的挑战,那晚他们在开封的小吃店一人吃了一斤的肉馅饺子,张志刚说:“我们都是一群吃货,吃饱了,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食物都转化为动能了。”
赛后感言:
我们是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准备的,从一开始竞争就是异常的激烈,报名项目和团队都远远的超过首届大赛,这也给我们很大的压力。从校级初赛到省级复赛,最后走到总决赛的舞台,我们的内心是激动的、是喜悦的。最终从全国12万个项目中杀出重围获得银奖。虽然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不能骄傲,这只是创业漫漫过程中的‘一小步’,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
青春就是用来折腾的,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就应该站在互联网的浪尖上去拥抱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杨承林
来自商丘的小伙子杨承林虽然性格内向腼腆些,但作为学校的金牌节目主持人,当他站在闪光灯下主持节目的时候却一扫害羞内敛之态,台风稳健、温文尔雅,尽显大家之风,更是参加了许多比赛拿奖拿到手软。杨承林也因暑假在华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表现优秀,才有机会参加这次大赛。
“在整个的参赛过程中,虽然有苦有累,但是这些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抱怨,更不能闹情绪,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对于杨承林来说,团队经常为了修改方案、写项目计划书、制作PPT,从早忙到晚,熬夜到凌晨都是很正常的,有一次到凌晨四点,累到“全体阵亡”,直接趴桌就能睡着了。有时候连吃饭都没有时间,领队黄老师只好挺着大肚子给他们带饭。杨承林说,这段过程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和小伙伴们也都挺过来了,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切都是值得的。
赛后感言:
在此次参赛过程中,曾苦过,累过,但是团队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团队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看到小伙伴们那么努力,我的心中不停地燃着希望的火焰。在黄老师和李总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跨过了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最终迈进了全国决赛。辛苦是必然的,但收获到的东西却是不可估量的。
李海燕
作为团队里唯一的一个女孩子,李海燕说自己之前是那种遇到困难绝对就会退缩,做事喜欢半途而废的人,中间在参加河南赛的时候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但这一次,李海燕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一起讨论,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让她学会了与团队合作,寻求帮助,更知道了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要保持冷静理智。
由于每个队员都有自我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和个性特征,如何集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就需要每个人都从大局思考。每次应对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可能会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就在这样的思想交锋下,才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很多时候,李海燕都觉得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是来自于团队小伙伴,虽然他们曾为了一个方案争过吵过,但他们更知道团结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大赛李海燕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少,为了比赛时看着更加干练利落,李海燕毅然剪短了自己留了很久的长发。
赛后感言:
在这短暂的几个月里,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我们经历学校初赛,省级复赛,到最终的总决赛,每次比赛,我们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有人说,有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找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虽然比赛结束了,但是比赛中的收获对我来说却是永恒的。这个时代,到处都弥漫着互联网的气息,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争取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全能人才。(沈立平、黄光玲)
编辑 刘学友